您的位置:云骑士 > 科技 > 评测 >
GIGABYTE AERO 17 HDR YD 创作者笔电测试报告
时间:2021-07-16 17:24:56

随着 Intel 终于更新 10 奈米製程的 Intel 11 代高电压版笔电处理器,厂商们也推出一系列的高阶笔记型电脑。本次介绍的是 GIGABYTE 主攻创作者的 AERO 系列全新款式 17 HDR YD,除了有系列标誌性的双校色认证的 17.3 吋 4K HDR IPS 萤幕以外,处理器也最高搭载 8 核心 16 执行绪的 11 代标準电压版处理器、与更新的 RTX 30 系列 MAX-Q 显示卡,提供创作者顶级效能。

AERO 17 HDR YD 规格

系统:Windows 10 PRO

处理器:Intel Core i9-11980HK 8C16T 2.6-5.0GHz

晶片组:Intel HM570

记忆体:DDR4-3200 16GB*2

绘图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6GB 105W Max-Q、Intel UHD Graphics Xe 750

显示器:17.3″4K (3840 x 2160) 60Hz IPS

储存系统:1 x PCIe 4.0 512GB NVMe SSD + 1x M.2 SSD NVMe 1TB SSD、

键盘:AORUS Fusion 单点 RGB 背光机械键盘

I/O 连接埠:3 x USB 3.2 Gen1、1 x Thunderbolt 4 Type-C、1 x HDMI 2.1、1 x mini DP 1.4、1 x 耳机输出孔、1 x 麦克风输入孔、1 x UHS-II SD读卡机、1 x 电源输入、1 x RJ-45

网路:2.5GbE LAN RTL8125-BG、Intel AX200 Wi-Fi 6 + Bluetooth v5.2

电池:99Wh Battery

变压器:230W

尺寸:396 x 270 x 215 mm

重量:2.7 kg

CNC 削切铝製机身混搭 NIL 奈米压印风格

虽然隶属于创作者系列,但 AERO 17 HDR 外观上并没有墨守成规的低调风格,除了延续 CNC 精密削切技术打造的铝製机身,并以雾面设计减少指纹沾黏、提升笔电质感以外,也在笔电上盖(A 面)底部,以 NIL 奈米压印技术增添碳纤维纹路设计,独特的视觉风格绝对吸引众人目光。

同时内在规格也毫不马虎,本次开箱的型号为 AERO 17 HDR YD,是系列最高规格,处理器採用 Intel Core i9-11980HK 8核心 16 执行绪,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6GB GDDR6 MAX-Q 105W 显示卡,加上 PCIe 4.0 SSD 的储存装置,与高达 32 GB 双通道记忆体的高规格,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机皇」。

本次搭载的 11 代标準电压处理器 Tiger Lake-H(H45)有别于年初发表的 Tiger Lake-H(H35)产品,提供更多的核心数与更高的频率。此次升级,除了是基于 10 奈米 SuperFin 製程技术打造,也整合 Xe 内显与 Thunderbolt 4 介面外,还提供直连的 20 条 PCIe 4.0 通道等。

而 GIGABYTE AERO 系列笔电历来的特色也延续在这款产品上,包含独家与微软合作、能智慧切换电源效能达到更加省电的 Microsoft Azure AI 软体、RGB 背光键盘,还有极窄边框设计,将 17.3 吋萤幕塞进传统 15.6 吋的体积当中,让长宽来到了 36.9 公分与 27 公分,厚度也控制在 20 公分出头,重量在 2.7 公斤。

↑ AERO 17 HDR 外盒。

↑ 内部配件一览。

↑ 随附 AERO 笔电包。

↑ GIGABYTE AERO 17 HDR YD。

同时 AERO 17 HDR YD 在侧边有锐利的稜角散热孔装饰,搭配 CNC 切割的转轴设计,比常见的平整直角设计多了些造型,令人想到师出同门的 AORUS 笔电系列。在笔电开合部分也有在前缘作些许凹槽,能让使用者仅用单指就能够将萤幕给打开。

↑ 前缘设计。

↑ CNC 切割转轴设计与散热孔。

↑ 后方 AERO 铭牌与 NIL 奈米压印技术。

身为创作者笔电,AERO 17 HDR YD 也提供充足的扩充介面。笔电左侧由厚道前有着 RJ-45 网路、UHS-II SD读卡机、1 个 USB 3.2 Gen1、3.5mm耳麦和 3.5mm 麦克风输入与1 个 USB 3.2 Gen1 ;右侧则是 DC In、HDMI 2.1、mini DP 1.4、Thunderbolt 4 Type-C 跟最后一个 1 个 USB 3.2 Gen1。

↑ 左侧 I/O。

↑ 右侧 I/O。

将萤幕打开,可以看到极窄 3 边框的设计。这也是 GIGABYTE 高阶笔电的特色之一,将原本在他牌萤幕上方的视讯镜头改到键盘面的上方,再加上物理开关的设计,在近期个人网路隐私意识抬头可以说是加分选项。而全尺寸键盘将方向键包含进数字键区,不熟悉这种键位的玩家可能需要时间适应。

↑ 极窄 3 边框萤幕。

↑ 圆形电源键、物理开关的视讯镜头、阵列型麦克风与散热孔。

↑ GIGABYTE FUSION RGB 全尺寸键盘(预设白光)。

↑ 包含指纹辨识的大尺寸触控板。

17.3 吋 4K IPS 萤幕、双重校色与 HDR 400 认证

再来看到 AERO 系列主打的校色萤幕,也是业界唯一通过双校色的笔记型电脑,包含 X-Rite 工厂校色与 Pantone Validated 双重认证,在 AERO 17 HDR YD 上能够达到色準 Delta E < 1 与 100% Adobe RGB 高色域表现。而此认证并非抽样测试,而是每一台 AERO 笔电的面板出厂前都经过认证。

这一块面板本身规格如下:17.3 吋的 IPS 面板,解析度为 3840x2160 4K、255 PPI,并提供 170 度的广视角画面。除了上述的双认证校色之外,这块萤幕也有通过 VESA Display HDR 400 的认证,峰质亮度甚至可以到 500nit。在现今越来越多摄影设备支援 4K 与 HDR 规格,这块萤幕可以说切合创作者的需求。

↑ AERO 17 HDR YD 点亮。

↑ 同样有内建校色档。

↑ 显示规格,开启 HDR 后(下)色深提升至 10Bit 。

HDR 萤幕开启后,并不会有如其他入门 HDR 萤幕刺眼的不适、只能限定在影音或游戏等场景,相反的调低亮度就能适合日常使用。这边以同一部 HDR 影片比对 PANTONE 校色模式跟 HDR 开启后差异,可以看到开启 HDR 后能在部产生色偏的前题,增加亮度并提升暗部细节。

↑ PANTONE 校色模式。

↑ HDR 开启。

↑ PANTONE 校色模式 。

↑ HDR 开启。

这块萤幕不只让创作者利其器,相信也有不少玩家想用这块 4K HDR 萤幕观赏影片或进行游戏等。GIGABYTE 让这代 AERO 17 HDR 如虎添翼的导入 DTS 音效,并提供 DTS Sound Unbound 跟 DTS:X Ultra,前者能开启空间音讯让人身历其境;后者则提供多种音效模式,让玩家依照自己的场景切换适合的音效甚至自定义。

↑ DTS Sound Unbound。

↑ DTS:X Ultra。

GIGABYTE Control Center,AI 多种模式选择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能够让用户简单监控笔电内容、对细节进行调整。另外独家且大受好评的 AZURE AI 管理也整合到 Control Center 当中,并分成创作者模式、超频模式、游戏模式、会议模式跟省电静音模式五种,也可以开启 AI 智慧管理让电脑 5 种模式自动切换,也能细调键盘灯效、键盘亮度、萤幕色彩模式、萤幕亮度与 AI 显示卡加速的模式等。

↑ 智慧仪錶板可以监控笔电硬体设备。

↑ AI 管理整合 Azure Ai 与 NVIDIA Dynamic Boost 技术。

↑ 管理中心能快速设定硬体内容。

↑ RGB 设定键盘灯效。

↑ 硬体监控则是控制风扇转速。

启用 Dynamic Boost 2.0 强化游戏体验

AERO 17 HDR YD 搭载的显卡为 MAX-Q 版本,虽然基本功耗在 80W,但由于 NVIDIA 在第三代 MAX-Q 开放让各家厂商自行调整 cTGP(可动显卡功耗) 範围,因此表定功耗来到 105W,并能启用 Dynamic Boost 2.0 跟 Resizable BAR 来提升效能。

Dynamic Boost 是从 RTX 20 系列 MAX-Q 就发展的技术,玩家可以在GIGABYTE Control Center 的 AI 管理页面启用,能够自动调整 CPU、GPU 与视讯记忆体之间的功耗,藉此提升显示卡的效能。而 Resizable BAR 则是应用 PCIe 的介面,让 CPU 更加有效率的读取 GPU 显示记忆体,藉此提升游戏效能。

↑ 从 NVIDIA 控制中心能判读 TDP、MAX-Q 3.0 与支援 Dynamic Boost 2.0 跟 Resizable BAR 技术。

↑ Dynamic Boost 可从GIGABYTE Control Center 的 AI 管理页面启用。

↑ 从工作管理员与资源页面中的「硬体保留记忆体」跟「大型记忆体範围」确认 Resizable BAR 已启用。

3DMark 测试,以理论效能比对开启/关闭 Dynamic Boost 效能增长与否。从显卡分数来看,约略有 10%~12% 左右的效能增长,实际游戏约莫 5 帧左右的平均帧数提升,其中又以解析度越高效能提升越明显。

↑ Dynamic Boost 开启/关闭效能比对。

WINDFORCE Infinity 双风扇豪华散热

接下来将笔电拆解,一览内部散热架构跟用料。AERO 17 HDR YD 在散热配置上採用了左右 2 颗 71 页的风扇、5 条纯铜散热管,底部风口进气,再从机身侧边的散热孔跟机顶的散热开孔将热量排出。

↑ AERO 17 HDR YD 底部散热孔有直线散热造。

↑ AERO 17 HDR YD 内部架构。

细看 WINDFORCE Infinity 散热配置,中间有 2 条散热管贯穿处理器跟显示卡,左边 GPU 跟右边 CPU 各有 1 条散热管独立散热,最后是处理器上方的供电模组还有一条散热片,总计 5 根热导管。

↑ 中央 2 根共用的散热管。

↑ 左边显示卡与散热风扇。

↑ 右边处理器散热模组与散热风扇。

记忆体部分有 2 个 SO-DIMM DDR4 记忆体插槽,使用 Crucial DDR4-3200 16GB 记忆体*2,搭配 HM570 可以在 3200Mhz 记忆体时脉开机;在下方有 HM570 晶片组跟 PCIe 4.0 介面的 Samsung PM9A1 512GB。

↑ Crucial DDR4-3200 16GB。

↑ HM570。

↑ Samsung PM9A1 512GB。

其余规格,无线网卡方面採用了 Intel AX200 Wifi6。笔电电池规格则是 99Wh、6514mAh 的大容量,并搭配 230W 的变压器,右边则是 PCIe 3.0 1TB SSD,没有额外的硬碟扩充位。另外左上方也有一个 TB4 晶片的 JHL8040R。

↑ Intel AX200 Wifi6。

↑ Intel JHL8040R。

↑ PCIe 3.0 SSD 扩充位。

↑ 99Wh、6514mAh。

↑ 笔电变压器为 230W、19.6V , 11.8A。

AERO 17 HDR YD 电脑性能测试

进入到效能测试环节,首先进入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的 AI 管理页面开启 Creator Mode 并开启 Dynamic Boost。

CPU-Z 检视处理器资讯,第 11 代的 Intel Core i9-11980HK 代号为 Tiger Lake、10 奈米製程,有着 8 核心 16 线程。这代 L3 快取也提升到 24MB。最后也加入内建的 Benchmark 供参考。

↑ CPU-Z。

GPU-Z 检视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Laptop GPU 资讯,有着 6144 CUDA 核心、16GB GDDR6 记忆体、GPU Boost 可达 1245 MHz;CPU 内显则尚未有完整的资讯。

↑ GPU-Z。

CPUmark 99 老牌测试软体,能判别出处理器的单核心能力。i9-11980HK 在进行测试时单核能最高4.588 MHz,并获得 868 分。

↑ CPUmark 99。

CINEBENCH R20 & R23 是基于 MAXON Cinema 4D 三维绘图软体所开发,实际以 3D 渲染来测试处理器效能,新款 R23 虽然情境跟 R20 相同,但由于採用更新过的编译器,因此这三款并不能一同比对。

旧款的 R20 测试当中,i9-11980HK 则获得单核 579 多核 4282 的成绩;在最新的 R23 测试当中,i9-11980HK 获得单核 1509 多核 11088 的成绩。

↑ CINEBENCH R20。

↑ CINEBENCH R23。

V-Ray 5 Benchmark 基于 V-Ray 渲染器的测试软体,以光线追蹤的耗时进行测试,能以分数化来判断 CPU 或 GPU 的渲染效能,并在新的 V-Ray 5 版本加入 V-Ray CUDA 跟 V-Ray RTX 的测试,i9-11980HK 在 V-Ray 测试获得 9582 ksamples、RTX 3080 Laptop 16GB 在 V-RAY GPU CUDA获得 1157 vpaths、V-RAY GPU RTX 1420 mrays。

↑ V-Ray 5 Benchmark 。

Blender 是一款开源且跨平台的 3D 创作工具,其中也有自带测试工具,同时支援 CPU 与 GPU CUDA的渲染加速功能。此测试中包含bmw27、classrom、fishy_cat、koro、pavillon_barcelona、victor 等测试。可以看到利用 GPU CUDA 加速,AERO 17 HDR 可以节省近 1/3 的时间,甚至在複杂的 victor 场景能节省近 10 分钟的时间。

↑ Blender(左 CPU、右 GPU CUDA)。

AIDA64 记忆体测试,虽然无法正确判读记忆体资讯,但能顺利进行测试。AERO 17 HDR YD 搭载 DDR4-3200 16GB*2 双通道记忆体,可以达到读取 50531 MB/s、46602 MB/s,而记忆体延迟 75.1ns。

↑ AIDA64 记忆体测试。

CrystalDiskInfo 判读储存装置详细资讯,由于更新到 11 代处理器,因此主要系统碟的传输介面也提升到 PCIe 4.0,不过在扩充位的介面仍维持在 PCIe 3.0。

↑ 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Mark 进行储存效能测试,做为系统碟的 SAMSUNG PM9A1 PCIe 4.0 SSD 在循序读写 Seq Q32T1 有着读取 6725.11 MB/s、写入 4757.58 MB/s 、混合 5126.67 MB/s。而 PCIe 3.0资料碟有着读取 3260.10 MB/s、写入 3021.02 MB/s 、混合 3231.96 MB/s。PCIe 4.0 系统碟的写入速度比 PCIe 3.0 储存碟快超过 2 倍。

↑ CrystalDiskMark PCIe 4.0 系统碟。

↑ CrystalDiskMark PCIe 3.0 储存碟。

PCMark 10 测试整机效能,能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Productivity 生产力、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跟 Gaming 游戏模式在三大方面来判断电脑效能,AERO 17 HDR 共获得总分 8855 分。其中在程式启动、视讯会议等基本电脑工作上获得 10069 分;在以文书工作为测试的生产力中获得 8943 分。在较吃效能的影像内容创作上,则获得 10326 分、游戏部分则在 17871 分。

↑ PCMark 10。

3DMark Fire Strike 是基于 DirectX 11 的游戏测试,将电脑在运行 AAA 游戏时的表现以分数化来评断。而Fire Strike、Extreme 与 Ultra 则分别在 1080P、2K 与 4K 解析度下运行,AERO 17 HDR 分别获得 21273、11806 与 6469 分;RTX 3080 Laptop 16GB 显卡分数则分别获得 24923、12490 跟 6312 分。

↑ 3DMark Fire Strike。

3DMark Time Spy 是基于 DirectX 12 的游戏测试,将电脑在运行 AAA 游戏时的表现以分数化来评断。而 Time Spy 与 Extreme 则分别在 2K 跟 4K 解析度下运行,AERO 17 HDR 分别获得 9508、4734分;RTX 3080 Laptop 16GB 显卡分数则分别获得 9548、4705 分。

↑ 3DMark Time Spy。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测试开启 DLSS 在光追游戏带来的帧数提升。这边将解析度设定在 AERO 17 HDR 的 4K 解析度,未开启 DLSS 时执行 Port Royal 测试效能则在 13 帧左右,开启 DLSS 2.0 Quality 下达到 24.04 FPS,而开启 Performance 设定下可达到 33.07 FPS。

↑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PR、LR、PS、AE 与 Resolve 影音工作效能测试

说道创作者的应用场景,绝对离不开 Adobe 全家桶,以及近几年受到自媒体喜爱的 Davinci Resolve 影像编辑软体。这边分别以 UL Procyon 软体跟 Puget Bench 脚本进行测试。另外在测试时也会开启显示卡 CUDA 加速,确保结果最贴近一般用户的使用场景。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以原生数位负片格式输入至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与 Adobe Photoshop 两款图像编辑软体,并以 Lrc 对图像进行裁剪、拉直和修改等编辑;以 PS 对图像应用多种编辑和图层效果。最后将耗费时间以数质化的方式呈现。

AERO 17 HDR 在图像编辑获得 7477 分、批次处理 7382 分,总分 7429 分。

↑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则分别以 2 种不同複杂程度的专案在 Adobe Premiere Pro 输出计时,专案包含各种编辑、调整与效果。最后使用 H.264 编码分别输出 1080P 与 4K 两种解析度,总计有 4 种结果,并将耗费时间以数质化的方式呈现。

AERO 17 HDR 在输出较不複杂的影片 1080P 耗时 34.3 秒、4K 耗时 67.61 秒,总分 6638 分。

↑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Puget Bench 则是由美国一家客製化电脑公司推出,以外挂脚本的方式实际运行软体,并将结果以数值化的方式表现。这边除了 PS、LR 跟 PR 外,也加入 After Effect Render 跟 Davinci Resolve 进行测试。

AERO 17 HDR 在 PS 获得 1059 分、Lrc 获得 1020.5 分、PR 获得 805 分、AE Render 获得 976 分,而 Resolve 获得 1010 分。

↑ Puget Bench 测试结果。

AERO 17 HDR YD 温度与噪音测试

温度测试方面,使用第三方软体分别测量一般待机下、FurMark 显示卡压力测试、AIDA 64 CPU+FPU 处理器压力测试,以及在 Premiere Pro 实际输出 4K 影片,总共 4 种场景,并截取过程中最高的处理器与显示卡温度记录。

在待机模式下, AERO 17 HDR 处理器温度在 35 度、显示卡在 38 度。进行 AIDA 64 测试时,处理器会在 94 度,显卡在 54.7 度;而进行 FurMark 烧机测试,显卡会达到最高 77 度,处理器则在 70 度。得力于 17 吋的大机身给与足够的散热空间,测试时不会发生高温传给对方的状况(例如在烧处理器时,显示卡温度也会跟着上升。)。

而在进行 Premiere Pro 实际输出 4K 影片的过程,处理器的温度来到 93 度,而显示卡温度来到 69 度,初步判断即便开启 CUDA 加速,影片输出作业仍吃重处理器的效能。此时噪音来到 60 dB,而键盘表面温度则以电源键区域最高,来到 46 度。

↑ AERO 17 HDR 温度测试(温度:℃)。

↑ AERO 17 HDR 表面温度。

AERO 17 HDR YD 续航力测试

续航测试部分,则以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的 Modem Office 模式进行测试,并开启 AI 调整。最终,AERO 17 HDR YD 从 99% 电量到 5% 总共有 5 小时 4 分钟的续航时间,以效能笔电来说,足以应付外出需求。

↑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AERO 17 HDR YD 总结

本次开箱的 GIGABYTE AERO 17 HDR YD 升级 11 代处理器跟 RTX 30 显示卡,可以说是契合创作者的需求,无论是 Adobe 全家桶或 Davinci Resolve 的各款测试当中,都能获得不错的成绩。搭配 WINDFORCE Infinity 散热配置,在高负载作业时,键盘位跟触控板都能有仅 30 度出头的温度,也算十分凉快。

说到 AERO 系列笔电绝对不会略过标誌性的校色认证萤幕,包含 X-Rite 工厂校色与 Pantone Validated 双重认证。这块 17.3 吋萤幕的画面十分漂亮,还通过 VESA Display HDR 400 认证,无论是看 HDR 影片、运行 HDR 游戏,甚至製作 HDR 影视作品等创作者内容,无论是娱乐或工作都能够胜任。

这款 AERO 17 HDR YD 要价超过 10 万台币属实不斐,但赢在自带一片双认证 4K HDR 的萤幕,以及可携带的优势。在如今疫情肆虐的状况,可以说是创作者 WFH 不错的利器,有兴趣可以参考选购。

相关下载
相关视频
相关教程
最新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