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黑色长发,五官秀气、身材瘦削的甜美中国女演员,摇身一变,成为金发碧眼的火辣欧美女生。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经由AI换声换脸技术的加持,已经在短剧里频繁出现。
随着国内监管红线收紧,题材重复饱和、行业加速内卷,不少短剧厂商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AI则为他们打开了以低成本获得高回报的新思路——将华人演员的面孔替换为外国演员的模样。
在国内制作一部短剧,成本通常在50万元到70万元之间。而在海外,这一数值往往需要100万元到150万元左右,高出两倍甚至更多。
短剧概念的爆火,也让演员的片酬水涨船高。易点天下社媒营销经理李佩玉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国内演员主要集中在西安、成都、杭州这三地。当某一部剧走红后,不仅演员身价提升,档期也变得更紧张,制作方要么选择等待,要么给出更高的片酬。
而在国外,虽然演员资源多,但他们对于短剧模式认知尚浅,需要服务商进一步去谈。
海外拍摄周期长也是推动制作方将视线投向AI的原因之一。在内卷严重的短剧市场,用“分秒必争”来形容并不为过。
一位不愿具名的影视员工称,国内的演员经常在和时间赛跑,一天能拍12到15个小时,一部剧7到10天就能拍完。而国外的演员大多每天工作八小时,即使付加班费最多不过10小时,成本比国内高很多。
整体下来,国内短剧制作周期在1到2个月左右,国外拍摄会把时间拉长到两倍。但若使用AI,情况会好很多。据界面新闻了解,即使加上10天左右的AI换脸和配音工期,国内制作的周期也能比海外少一半时间。
至于价格,则由AI制作的效果来决定。据上海哈沐科技CEO邓庭豪介绍,目前AI换脸基本约为每部3万到10万元,对口型匹配每部需要多加2万元,最高级打包套餐在15万元左右。该公司此前主要业务即AI换脸服务。
“如果对质量没有过高要求,更多是想抓住短剧的热度,那使用AI进行简单替换,在时间和资金上至少可以降低20%的成本。”李佩玉表示。
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尝鲜了,主要有两类,一种是行业头部的大出版方,还有一种是单纯追求短剧热度的工作室或个人。前者不差钱,不排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放一些预算去尝试。后者则对质量要求不高,能赶热度、降成本最重要。
AI俨然成为赌桌上一个诱人的筹码,制作方仅需投入几十万制作成本,便有几率撬动数千万的资金回流。
然而真实情况是,业内尚未出现因使用AI而爆火的标杆性案例,AI换脸换声的技术也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
AI短剧要想收获观众与流量,首要条件便是贴合且精致的视觉效果。据易点天下KreadoAI负责人罗晓奇介绍,目前若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出AI换脸与真人拍摄的脸部差异。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AI换脸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尤其是手部遮挡脸部时。
即使制作方愿意投入更多资金给演员“变脸”,但服装、场景、道具依旧保持原样,无法依靠AI全部换掉。
“比如外国人的穿衣风格和国人很不一样,换脸并不能更换衣服。”秋元影视短剧部负责人俞智超解释道。
罗晓奇也指出,AI现在还没办法处理好遇到的所有问题,它可以降低很多制作成本与时间,但最终产出还是需要设计师或剪辑师做一些后续优化。
AI换脸换声需要多项技术支持,比如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对于没有AI技术基础的部分影视公司来说,反而新增了一笔额外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国内短剧也不太符合外国观众的“口味”。比如欧美对“狼人”、“吸血鬼”、“先婚后爱”等类型的题材更感兴趣,国内或中东观众偏爱的“草根逆袭”、“虐恋”、“赘婿”戏码则很难吸引他们。
“欧美观众很难理解,为什么男生入赘到女生家里就会受到羞辱。”邓庭豪说。
也因此,AI参与短剧制作仍处于试探阶段,愿意真正大举投入的公司仍是少数。
上述影视公司员工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内80%的AI服务应用在配音翻译上,AI换脸只能做到短剧数量上的支撑。如果内容或演员出现问题,他们更愿意把视频直接下架,因为短剧相对来说投入比较少,不像电视剧那样动辄数千万。
现在看来,一些服务商打出“用AI拍出海短剧,可月入百万”的广告词,更多只是一个噱头。想要完全用AI替代真人演员,仍需等待技术更加成熟。